□劉衍清
1973年8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重要新聞——《毛主席會見李振翩教授和夫人》。李振翩是湖南湘鄉人,美籍華裔科學家。而他的夫人湯漢志是出生于岳陽塔前街的美籍華裔醫學博士,她在這里完成小學和初中學業后,走向了更寬闊的世界……
“夠月亮”的姑娘
“月亮有多高啊?”1905年的一天秋夜,在岳陽城南塔前街“福音堂”牧師樓上,一個5歲小姑娘站在樓房的窗邊,踮著腳舉起一根長竹竿去夠月亮:“我要‘夠’下來好好看看。”
塔前街“福音堂”是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美國基督教傳教士海維禮創建的基督教堂。這個用竹竿去“夠月亮”的小女孩叫湯漢志,她父親是位牧師,叫湯美秋。據李振翩教授的回憶錄《治病濟世的心靈》記述,湯漢志的“老家在湖南岳州的農村”。而她母親夏慕真是益陽人。湯美秋原本是裁縫,在為益陽富戶夏家上門做衣服時,結識了夏家小姐夏慕真。夏慕真喜歡女紅,常向湯裁縫請教,時間長了,兩人暗生情愫。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夏季,夏慕真的父親要把女兒嫁給一位門當戶對的富家少爺。這位少爺嗜煙好賭,遠遠不及手藝巧、人品好的湯裁縫。但裁縫社會地位低,被視為下九流之一,夏父知道后肯定會把湯裁縫逐出門。夏小姐果斷地對湯美秋說:“我們一起逃到岳州去。”夏慕真聯系了一條船,與心上人一起橫渡洞庭逃到了岳州城。湯美秋擔心夏家會找到岳州鄉下的湯家,于是就在慈氏塔下的塔前街租了一間房,繼續做裁縫。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夏慕真生下了大女兒湯漢志。女兒從小聰明伶俐,湯裁縫夫婦很想讓她讀書。恰好美國傳教士海維禮夫婦于1902年來岳州建教堂、辦教會醫院,還辦了一所教會學校。思想新潮的夏慕真決定讓女兒接受教會學校的西式教育。但只有教會供職的人才能享受子女免費寄宿讀書的資格,而到教會供職又必須具有西學文憑。因湯美秋從小學裁縫,沒讀多少書,而生下大女兒后,又添了老二、老三,一家生計全靠他做裁縫維持。但行事果斷、眼光高遠的夏慕真決心讓湯美秋去南京金陵大學屬下一所教會專科學校培訓,自己在家養鴨腌咸蛋掙錢養家。
聰明好學的湯美秋取得文憑,回岳陽后便在塔前街福音堂當牧師。這樣女兒湯漢志進了教會,在乾明寺辦的貞信女校讀完了小學和初中。由于在岳陽讀書時經常去教會辦的普濟醫院玩,耳濡目染,湯漢志對醫學產生了濃郁的興趣,于是于民國七年(1918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后,又于民國十一年(1922年)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當年全中國只有三個女子被享有盛名的協和醫學院錄取,湯漢志是其中之一,還有一個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林巧稚。
當年用竹竿“夠月亮”的岳陽女孩終于夠著了“月亮”。
“不愧是夏慕真的女兒”
湯漢志是在協和醫學院認識李振翩且與其相愛結婚的。
李振翩,湖南湘鄉琉璃洞村人,生于1898年。當年戊戌變法,神州大地風雨飄搖。李振翩一家10口人,祖母、父母和哥哥姐姐,他排行最小,長得也瘦小,但他人小志大,清朝還未滅亡,13歲的他就成了整個湘鄉縣第一個剪掉辮子的男人。1913年15歲的李振翩來到長沙,考進湘鄉駐省中學學習。1914年不滿16歲的他又考入湘雅護校,1918年考入湘雅醫學院。這時,他結識了在省立第一師范求學的毛澤東,并很快為毛澤東的才華和遠大志向所折服,成為毛澤東的鐵桿追隨者。毛澤東主辦的《湘江評論》被封殺后,李振翩當時在湘雅編輯《新湖南》學生周刊,便邀請毛澤東為《新湖南》的特約編輯。1920年毛澤東發起“驅張”運動,并邀請40多名學生乘火車前往北京請愿,李振翩作為湘雅學生代表參加,由于當時李振翩表現非常激烈,被張敬堯列為13名主要鬧事者名單之首懸賞通緝,后因張下臺脫禍。
正當革命熱情高漲時,李振翩的朋友陳自寶突然被天花奪走了生命。陳同學才16歲,他智力超群,年紀雖小卻做了不少事。陳同學之死使新民學會陷入一片悲傷。李振翩痛感疾病也是中國人的巨大災難。“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他在寫給毛澤東及新民學會同仁的一封信中說:“革命之途何止一條,我將集中精力來鉆研醫學,我們將在未來相會。”
從此李振翩不再參加政治活動,專心致志地學醫了。1925年,李振翩以學業成績和畢業論文兩個第一名的成績從湘雅醫學院畢業,前往北平(京)協和醫學院從事細菌學研究,并任協和醫學院教授,在這里他認識了岳陽姑娘湯漢志。
李振翩在他的回憶錄中說:“1925年我到協和醫學院時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醫科女生,而風度翩翩的未婚男子在男生和下級教職員中卻不乏其人。自從漢志和我有幸在我講授細菌學時相遇之后,我們的友情在很長時間內是保密的。當時雖然有那么多條件更好的單身漢,漢志卻不在乎我是個窮鄉下佬。圣誕節時我送了她一件小禮物,一支七毛五分錢的鋼筆。她把它看得十分珍貴,好像得到的是一筆財富。”
當時院方有一條規定,醫學院學生不允許戀愛結婚,三名女學生也都作了保證。而且院方準備送她去美國深造。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已經愛上老師李振翩的湯漢志,真不愧是她母親夏慕真的女兒,公然蔑視一切。1929年,湯漢志和李振翩結婚了。
“主席,你看看我娶了個怎樣的夫人”
1929年,李振翩、湯漢志夫婦赴美國深造。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李振翩、湯漢志夫婦回國參加抗日救亡,一直在抗戰前線從事醫療工作。李振翩與毛澤東雖有過幾次通信,但一直沒有機會相見。1948年,由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推薦,李振翩、湯漢志夫婦到了美國。開始,老熟人馬歇爾建議李振翩到由他退休后任院長的中國問題研究院工作,這表示要從事政策與政治研究。湯漢志不同意丈夫從事政治,還是要他從事醫學。湯漢志找到了父親湯美秋在岳陽福音堂任牧師時交往的一位叫喬·巴克曼的博士,為李振翩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找到工作,湯漢志則在一家醫院工作。
李振翩在小兒麻痹癥疫苗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制了防治小兒麻痹癥的疫苗,為人類造福。1968年,李振翩安然退休后又致力推廣中國傳統中醫,先后發表了8篇論文和兩本有關中國醫學的著作。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接見,中美關系開始破冰。其實近半個世紀,毛澤東和李振翩一直互相惦記。1972年10月,中國第一個醫學代表團首次訪問美國。其中,有個團員正是李振翩的學生、湯漢志的同學林巧稚博士。臨行前,毛主席特別叮囑林巧稚:“一定要找到李振翩和湯漢志。”林巧稚與李振翩、湯漢志夫婦重逢后的第一句話便是:“毛主席托我帶口信,希望你們去中國和他見面。”
相隔52年后——1973年8月2日,在中南海毛主席的書房,毛澤東和李振翩兩位像失散多年的兄弟見面了。主席第一句話就說:“1946年我接到了周恩來從重慶給你帶來的信,但你沒寫通信地址,我沒法回信。”毛主席還詼諧地說:“我還記得,你的信是用國民黨的信箋寫的。”
接著,李振翩向毛主席正式介紹他的夫人湯漢志博士。據說,許多年來只有四位從國外來訪的婦女榮獲毛主席會見。當獲知偕夫人會見毛主席時,李振翩心想,大概是隔了那么多年,主席想看看他究竟娶了一個什么樣的姑娘。
會見從傍晚開始,直到9點多主席還沒有倦意。本來李振翩想聽毛主席談談世界形勢,但毛主席岔開話題,談論的都是過去的歲月。盡管他們學生時代都發過誓要為中華民族捐軀,但今天兩人都還活著,看看,兩個湖南伢崽活下來了:一個成了美國小有名氣的科學家,另一個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領袖。
談話間隙,湯漢志覺得已屆八十的毛主席氣色不太好,于是詢問他的健康狀況。毛主席向她講了自己的病癥,湯漢志取出隨身帶的聽診器聽了他的胸部,并向他推薦了一些藥療方法,毛主席面露感激之情。
眼看時間太晚,怕影響主席休息,李振翩夫婦三次起身告辭都被毛主席攔了下來,說天還不晚,不必著急,要談的事還很多。兩人用湖南家鄉土話交談,無拘無束。有一處他們談到在長沙吃過的各種蔬菜。李振翩得知毛主席最喜歡吃的是冬莧菜和空心菜這兩種葉子菜,李振翩說他也喜歡,可惜在他住的地方找不到。
深夜十一時,終于握手相別。想不到李振翩、湯漢志夫婦正準備上床睡覺,門外有人敲門,有人送來滿滿一籃子湖南蔬菜,說是毛主席給他們送的告別禮物,甚至還讓人關照飯店師傅,說明這些湖南菜的做法。乃至后來美國《紐約時報》還專門為此做了一篇《蔬菜的故事》的報道。次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及全國所有報紙都在頭版頭條刊登了同一條新聞——《毛主席會見李振翩博士和夫人》。
1975年,李振翩、湯漢志夫婦還先后兩次訪華都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1978年6月,夫婦倆還受到時任副總理鄧小平接見。李振翩的回憶錄中提到:“我妻子(湯漢志)的‘相面之術’已學得不錯,她見了鄧小平以后,評論說他不僅是一位領袖,而且是一位有能力把中國引向新紀元的人物。”
1979年12月26日夜,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市的月亮正圓,湯漢志博士在家中病逝,時年79歲。這位從岳陽塔前街走出來的姑娘終于“登月”而去。時隔五年,李振翩教授也隨她而去。
城南塔前街未能盼到湯漢志博士重回福音堂的牧師樓。
從1901年到1922年,湯美秋和夏慕真共育有11個子女,除1個早夭外,10個都長大成才。其中,老五湯漢英屬中師學歷,其余9人全是大學畢業,多人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湯美秋一家從1898年至1938年在塔前街福音堂生活了40年,直到1938年日寇占領岳陽,他們才舉家隨教會醫院遷往湘西。湯美秋與夏慕真分別于1945年和1948年病逝。
俱往矣,塔前街的夜空還是那輪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