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江縣長壽鎮圖書館,我們用鏡頭定格這浸潤在書香里的寧靜時光。
我們對話平江縣長壽鎮文化守護者陳柏清,在其書房聆聽“文化堅守”的故事。
《鄉行“曼”記》團隊穿行于鄉鎮間,記錄岳陽鄉鎮與時代同行的故事。
《鄉行“曼”記》首期采訪圓滿收官,報道團隊在洞庭湖畔的錢糧湖鎮六門閘社區生態漁村留影。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趙曼 葉芬 陳砂 蔡迎 岳陽報道
岳陽的鄉鎮,自帶江湖的基因——長江從這里叩響湖南門戶,洞庭在這里收納四水奔騰,它們或枕著湖堤翻曬魚干,或圍著稻蝦田共話豐年,或守著老手藝琢磨新出路,雖處城市喧囂之外,卻始終跟著時代的節拍生長。
鄉鎮,是歷史最好的“存照”:老街上的青石板,刻著祖輩謀生活的足跡;產業園里的新機器,轉著年輕人拼事業的勁頭;洞庭湖畔的護魚崗,守著一代人“退捕上岸”的新生……這些藏在肌理里的變遷,正是中國式現代化最鮮活的基層注腳。
紅網岳陽站全新欄目《鄉行“曼”記》今日啟程——“曼”是慢品細察,不追快節奏,不趕熱點,只蹲在湖堤邊看魚干曬透陽光,坐在農家院聽老人講船板上的故事;“記”是真誠落筆,從一磚一瓦的翻新里讀民生溫度,從一產一業的升級里看發展動能,從一文一脈的賡續里感悟文化脈動。
岳陽的鄉鎮,不只有洞庭的湖光山色,更有鄉親們“日子越過越有奔頭”的熱鬧。我們的鏡頭會對準:洞庭曬魚長廊的日常、稻蝦田里的青綠、小鎮街巷的炊煙……;筆尖會記錄:退捕漁民的新賬本、手藝人的新銷路、小村落的新圖景……這些故事里,藏著岳陽鄉鎮的過去與現在,也藏著鄉村振興的溫度與力量。我們想以最微觀的視角,陪你讀懂岳陽鄉鎮的過去與現在,見證每一寸土地上,中國式現代化如何長成鄉親們日子里的踏實與熱鬧。
鄉見煙火,亦見遠方。這趟“鄉行”,我們慢慢來,慢慢記,讓岳陽鄉鎮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