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伉宗
當歲月流轉,歷史的塵煙漸漸消散,有些記憶卻如時光深處的碑文,歷久彌新、永不磨滅。“九一八”,這三個沉重的字符,是中華民族軀體上一道難以愈合的傷疤,更鐫刻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靈魂之中。它是屈辱歷史的開端,也是英勇抗爭的序章,是我們必須銘記、不可忘卻的過往。
1931年9月18日,那個看似寧靜卻被血色陰霾籠罩的夜晚,日本關東軍蓄謀炸毀了沈陽柳條湖附近由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卻賊喊捉賊地嫁禍給中國軍隊。隨后,日軍以此為借口,悍然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在萬籟俱寂的夜幕下,罪惡的子彈如死神的鐮刀劃破長空,無情的炮火似兇猛的野獸吞噬著無數家園。東北大地震顫,無辜百姓悲泣,中華民族的尊嚴在侵略者的鐵蹄下被肆意踐踏。
“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占火藥庫,后占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兇!中國的軍隊好幾十萬,‘恭恭敬敬’讓出了沈陽城!”這首悲憤的歌謠,唱出了當時東北人民的痛苦與無奈,也揭示了那段奉行不抵抗政策下的屈辱歷史。僅僅四個多月,128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相當于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境淪陷,3000多萬東北父老鄉親淪為亡國奴,陷入暗無天日的深淵。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無數家庭妻離子散,無數孩子淪為戰爭孤兒,在痛苦與恐懼中掙扎求生。
然而,“九一八”不只是屈辱的往昔,更是中華民族覺醒的起點。在民族危亡之際,中華兒女并未被侵略者的淫威嚇倒,他們以血肉之軀筑起了堅不可摧的精神長城。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無數抗日英雄,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絕境中,與敵人殊死搏斗,寧死不屈。楊靖宇在斷糧5天的情況下,孤身與大量日寇周旋數晝夜后壯烈犧牲。當敵人剖開他的腹部時,看到的只有草根、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他的事跡如不朽的豐碑,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和不屈精神。
九一八事變后,抗日救亡的烽火在全國迅速燎原。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各界人士紛紛組織抗日團體,開展募捐、抵制日貨等活動。“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義勇軍進行曲》成為當時中華兒女抗日救亡的最強音,激勵著無數人奔赴抗日前線,為民族獨立和尊嚴拋頭顱、灑熱血。
歷經十四年浴血奮戰,中國人民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今年,我們迎來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九三閱兵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激昂的國歌奏響,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全場莊嚴肅立。那一刻,時光仿佛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先烈為這面旗幟、為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前赴后繼、英勇犧牲。他們的熱血灑在祖國大地,精神化作星辰,激勵我們奮勇前行。
徒步方隊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走過天安門廣場,身姿挺拔,目光堅定,彰顯著新時代中國軍人的風采。那整齊的步伐,是歷史的足音,訴說著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程,見證著我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崛起。裝備方隊中,一輛輛先進武器裝備依次駛過,展示了我國強大的國防實力,是科技進步和綜合國力提升的象征,也是維護國家主權和世界和平的后盾。
空中梯隊展示的“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標語,讓人緬懷為正義犧牲的先烈。“正義必勝”提醒我們面對邪惡與不公要堅定站在正義一方,因為正義的勝利是歷史必然;“和平必勝”體現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和平是寶貴財富,我們要珍惜和平、反對戰爭,呼吁世界人民維護和平;“人民必勝”肯定了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是歷史創造者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依靠人民才能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這三句標語是歷史見證、時代呼喚和前行動力,我們應銘記于心,堅守正義、維護和平、依靠人民,創造美好未來。
看著閱兵的壯觀場面,我們想起當年中國軍隊在艱苦條件下的奮戰。如今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倍加珍惜,不讓他們的鮮血白流。
九三閱兵是對歷史的銘記,也是對未來的展望。它讓我們深知和平來之不易,激勵我們在新時代發揚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時光荏苒,如今的中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但我們絕不能忘記“九一八”的歷史,不能忘記為國家和民族尊嚴犧牲的先烈。“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要銘記歷史,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銘記“九一八”,讓我們珍惜和平。和平是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的基石,我們要反對戰爭和侵略,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銘記“九一八”,讓我們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為國家富強貢獻力量。
在“九一八”事變紀念日,防空警報響起,那是歷史的警鐘,提醒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讓我們銘記這段歷史,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砥礪前行,創造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