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青山筑防線 嚴防火患護平安
———岳陽樓區多維度織密森林防滅火安全網
□岳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小弓 通訊員 劉楨丞 徐 杰
“今天巡山的重點還是看緊南坡那片松樹林,最近風大,可別讓煙頭、野炊火種漏網!”9月15日8時,岳陽樓區西塘鎮向陽村護林員李大剛戴上紅袖章,揣上擴音喇叭和安裝了“林長制巡護系統”應用的手機,與搭檔一道踏上熟悉的山路。時值秋高氣爽、風干物燥的森林防火關鍵期,岳陽樓區作為岳陽市“城市綠肺”的守護者,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構建起“人防+技防+智防”的立體防火體系,全力以赴打好森林防滅火持久戰、攻堅戰。
高位推動:一顆初心明責任
據統計,岳陽樓區現有森林面積20.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9.78%,擁有幕阜山余脈延伸的黃茆山、麻布山等生態片區及珍珠山公園、金鶚山公園等城市綠地,森林防滅火既是生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近年來,岳陽樓區委、區政府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森林防滅火的精神,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森林防滅火工作。在區應安委構架下成立區森林防滅火指揮部,修訂《岳陽樓區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并實行區級領導包鄉鎮(街道、管理處)、鄉鎮(街道、管理處)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組、組長包片、護林員包山頭的森林防滅火“五包”責任制,區領導每月帶隊巡查重點區域,護林員每天開展巡林時間不少于6小時,將責任壓實到山頭地塊,實現責任落實“無死角”。
科技賦能:一雙慧眼守山頭
跟隨護林員李大剛的腳步走進陽關組青木山打卡點位,區應急局工作人員陳銳指了指遠處山頭矗立在制高點的鐵塔:“那座塔上裝有災害風險視頻監控平臺的高清攝像頭,能通過熱成像探測技術與煙火智能分析能力,對火情進行智能辨別、研判分析和及時預警。目前,我區森林防滅火工作已經基本實現從‘人工防’‘傳統防’向‘科技防’‘數字防’的轉變?!?/p>
近年來,岳陽樓區基本建成“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天上,鐵塔哨兵+人工智能,24小時不間斷巡查分析;空中,無人機開展“拉網式”巡查,覆蓋人力難以到達的陡坡峭壁;地上,全區83名護林員通過“林長制巡護系統”實行定位打卡,巡查軌跡實時上傳,實現重點林區“零火情盲區”。
“科技手段讓防火效率提升了40%。”陳銳算了筆賬,過去靠“腳底板”巡查,護林員每天最多覆蓋60%林區,如今借助科技設備,巡查覆蓋率已達100%。
全民參與:一股熱流聚合力
“阿婆,燒田埂草容易引發山火,您看這是《秸稈禁燒承諾書》,以后要用沼氣灶或者碎草機處理秸稈哦!”9月13日,在西塘鎮平地村,村干部李浪與“防火小分隊”走村串戶,用方言講解防火知識,當天,他們共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張貼標語200余條。
“防火不是‘獨角戲’,得讓群眾從‘旁觀者’變‘參與者’?!眳^森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岳陽樓區創新推出“防火+”模式:聯合教育部門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在全區15所中小學組織“森林防火主題班會”,發放《中小學森林草原防火宣傳讀本》2萬余份;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黨員先鋒隊”“巾幗宣傳隊”“青年志愿隊”,在進山路口設置“防火勸導站”80余處,累計勸阻燃放煙花爆竹、野外燒烤等行為30余起;發動林區周邊農戶擔任“義務信息員”,對違規用火行為“早發現、早報告”,今年已通過群眾舉報消除隱患15起。
“今日巡林結束,各卡點狀態無異常!”夕陽西下,層林盡染,李大剛的巡護日志里記錄著當天的巡查情況:10時30分,勸導秸稈禁燒2處;14時,清理路邊枯枝1處……“守好這片山,就是守好我們的家?!彼﹃栂碌牧趾?,目光堅定。
從“被動防”到“主動管”,從“單一治”到“全民治”,岳陽樓區正持之以恒抓緊抓實森林防滅火各項工作,織就一張嚴密的森林防滅火安全網,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岳陽最動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