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蕓
9月的晨光破曉而出,為莊嚴的天安門廣場鍍上金邊。平江小伙李清清佇立在觀禮人群中,心潮如奔涌的江河。在《鋼鐵洪流進行曲》的雄壯樂曲聲中,高擎著“楊靖宇支隊”“劉老莊連”戰旗的方隊浩蕩而來。那些鐫刻著不屈與堅韌的名字,似一把雷霆淬煉的鑰匙,轟然打開了記憶閘門——三十余年前,平江一中的教室里,他曾在歷史課本上反復摩挲這些英雄故事,那時的少年未曾想過,時光會將他推向這樣一個榮光時刻,他能以湖南省唯一受邀網絡人士代表“樂小牛”的身份,見證英雄精神在新時代的回響。
課桌突圍:從“墊底五年”到街舞逐光
17歲的李清清,總是站在教室最后一排,目光落在黑板右上角的成績單上。他的名字,始終排在榜單最末一行。“我一直記得高中班級有54人,只因我的成績排名基本是54名。”“倒數第一”曾經是一堵墻,既是外人設定的門檻,也是自己劃定的牢籠。
別人用3年走完的高中路,李清清走了5年。“我很努力,但就是讀不進去。”這句話的背后,是無數個孤燈長夜,是希望與失望的反復拉鋸,更是一個少年與自我的最終和解:“成績并非人生的終極價值,真正的價值,在于歷經挫折仍不放棄的那個自己。”
2007年李清清以體育生身份考入邵陽學院,迷上了街舞。那時他每月僅有600元生活費,卻毅然拿出120元去學舞。半年后,實在湊不齊學費,他便對著電腦視頻自學,一個動作重復千百遍,直到雙腳起繭、膝蓋淤青。
命運從不會辜負執著的人。大三期間,李清清在學校創辦街舞社,一學期吸引了800名學員加入。他和伙伴們每人分得四萬多元收入時,他第一次恍然大悟:生活不是“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單行線,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曠野。
拿著這筆“第一桶金”,李清清踏上了旅程。鳳凰古城的青石板路,讓他讀懂了旅行的意義;廈門海邊的潮起潮落,在他心里埋下了“看遍山河”的種子……那時的他還不知道,這場始于街舞的“突圍”,不過是他人生長歌的序章。
街頭求索:從創業跌倒到流量破局
大學畢業,李清清滿腔熱血地回到家鄉平江,與人合伙開辦街舞培訓班。他以為復制大學創辦街舞社的經驗來創業輕而易舉,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
小城的街舞氛圍冷淡,家長更愿讓孩子學鋼琴、畫畫。他清晨6點就去校門口發傳單,常被城管驅趕,被環衛工人指責“影響市容”。他夜晚帶學員在廣場練舞,渴望吸引目光。可3年堅持,第一年賺2萬,第二年勉強持平,第三年虧損2萬,最終黯然停業。
此后,他嘗試珠寶批發、密室逃脫、網游裝備買賣……成敗交織。創業的浮沉讓他明白:生活并非一時一地之得失,而是千山萬水走遍的歷練,是明知可能失敗卻仍滿懷熱忱的奔赴。
2018年,抖音悄然走紅。李清清看著手機里的短視頻,心中再次燃起希望。可當他跟幾個朋友提及想做抖音博主時,換來的卻是一盆冷水:“你就沒有網紅的命,長得普通,沒才藝,又沒經濟實力,別瞎折騰了。”熱情瞬間被澆滅,他只好將這個想法暫時擱置。
2020年,疫情來襲,全國按下“暫停鍵”,李清清在這段“停滯期”里找到了新的方向。他把自己關在家里,用3個月時間深耕抖音,研究熱門視頻的規律,學習賬號運營的技巧,甚至花錢找老師請教。他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在高速迭代的信息浪潮中,總能快速抓住核心。他坦言,一開始出鏡時,自己特別不自然,每條視頻只有一兩句臺詞,因為看著鏡頭就會緊張,“后來慢慢鍛煉,才越來越熟練,現在面對鏡頭,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樣輕松。”
為了學到“真本事”,他花幾萬元請教一位擁有五百萬粉絲的博主,卻失望地發現:“博主教的,是他如何成為他,卻沒告訴我,我該如何成為自己。”這一刻,他徹底醒悟:成功是無法復制的,每個人都要走出屬于自己的路。
一念既寬,天地皆寬。如破繭之蝶般,李清清開始同時運營五六個賬號,追熱點、搏流量,在抖音的數據洪流中完成一次次驚險跳躍。“漲粉太快,我反而害怕。”他笑言,曾有一夜漲粉20多萬,他徹夜未眠,“那時就想,若能做到500萬粉絲就好了。”目標清晰,行動堅定,他的賬號迅速積累了眾多粉絲,高峰時期粉絲超過兩千萬,商單和影響力隨之而來。
山河執鏡:從流量追逐到文化傳承
2021年,李清清因與團隊理念存在分歧,選擇獨立發展。那時的他,雖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卻像迷失在曠野的旅人,不知未來的方向。直到他隨平江攝影師皮皮探訪木金鄉后巖村,才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賽道”。
藏于深山的木金鄉后巖村,寂寂無聞。村支書緊握他們的手說:“幫我們拍拍村子吧!這兒有老屋、老故事,只是沒人知道……”這句話,如投石入水,在他心中泛起漣漪。“我是平江人,卻從未真正了解平江。”一種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決定用鏡頭記錄故鄉風土,讓世界看見平江之美。
為了拍好后巖村的視頻,他往返村子十幾趟,從晨光熹微拍到暮色沉沉。最終,他制作了三集視頻,每集四到五分鐘。鏡頭里的后巖村,在晨光中蘇醒,炊煙裊裊升起;在暮色中沉靜,蟲鳴伴著晚風——每一幀畫面,都滿是煙火氣與生命力。視頻發布后,反響遠超預期,無數網友在評論區留言:“想去后巖村看看”“這才是向往的生活”……甚至有外地游客專程開車前往,只為感受村子的寧靜與美好。
從那以后,李清清踏上了一場關于平江的“文化長征”。他親自寫劇本、做剪輯,邀請專業攝影師拍攝,用制作專題片的嚴謹態度,打造《探索·平江》系列視頻。7個月時間,他的車跑了3萬公里,花費30萬元。
起初沒有任何金錢回報。有人勸他:“別做這種不賺錢的事了,多接幾個商單不好嗎?”可李清清卻異常堅定:“平江有太多好東西了,我想把它們拍下來,讓這些文化和故事,能一直流傳下去。”
《探索·平江》系列中,有一期關于平江情席的視頻,播放量高達2100萬。為了拍好這條視頻,他邀請了《舌尖上的中國》導演之一皮皮老師,并聘請了4位攝影師,前后花費了七八萬元,拍攝了300G的素材,并用20天時間反復剪輯;為了寫好文案,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反復修改了幾十遍,最終將平江情席的歷史淵源、禮儀習俗、菜品背后的故事都融入了視頻中。“因為所有文字和資料都刻在我腦子里了,拍攝時根本不需要編造劇情,一切都順其自然。”
在他的視頻里,觀眾能看見浩浩蕩蕩的汨羅江,江水裹挾著千年歷史的塵埃,緩緩流淌;能看見聞名遐邇的丹霞地貌,紅色巖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大地跳動的心臟;能看見杜甫墓祠、東山古寺,觸摸千年文化的厚重與滄桑;能知曉平江是“中國將軍縣”,曾走出多位共和國將軍,是湘楚文化的重要源頭……
“不是所有文化、古跡都能永遠保存下來,所以我更想在它們消逝之前,讓更多人了解它們、記住它們。比起做網紅,我更希望自己能成為家鄉文化的傳播者。”李清清說,文旅就像一顆特殊的種子,扎根于過去,生長于現在,連接著未來,承載著民族的記憶與文化的傳承。
小牛煥新:從自我突破到價值傳遞
如今,“樂小牛”已成為湖南知名文旅博主,抖音粉絲520萬,全網粉絲超1200萬。他的視頻不僅推廣了平江,也為他贏得諸多機遇——多次代表湖南參加中央統戰部、網信辦、文旅部等部門的活動;《小牛的中國游》系列連載至百集,足跡遍及青海、貴州、陜西、寧波、敦煌等地;他成為全國新的社會階層服務團成員、全國網絡名人、紅網新媒體學院副院長、平江縣新媒體協會會長,獲得湖南省青媒獎、湖南省文明傳播大使、網絡普法先進個人等榮譽,作品屢獲省級一等獎。可這些榮譽,從未讓李清清迷失方向:“在抖音做博主這么多年,我學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永遠別把自己當回事。這世上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太多了,我不過是運氣好,剛好抓住了機會而已。”
除了文旅視頻,李清清還制作了兩百多部《反詐宣傳》系列作品,最高單條視頻全平臺播放量超過1.5億次。他用生動的劇情,揭露詐騙分子的套路,幫助更多人認清詐騙、遠離詐騙。“拍正能量的視頻,永遠不會錯。”
今年8月25日,李清清接到中央統戰部的通知,受邀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及文藝晚會,他激動得一夜未眠。這份榮光,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更是對他多年來傳播正能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從閱兵場回到平江后,李清清很快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計劃拍攝更多關于平江的視頻,把家鄉的古法技藝、歷史故事、自然風光,都一一記錄下來。
從平江一中的“墊底生”,到全國知名的文旅博主;從街舞室里揮灑汗水的追夢少年,到閱兵場中見證榮光的觀禮嘉賓;從追逐流量的創作者,到守護文化的傳承者。李清清用自己的人生故事證明:人生沒有固定的劇本,每個人都可以像“樂小牛”一樣,站在時代潮頭,不斷突破自我,持續進步創新,書寫個人和時代的精彩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