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迎來“秋游黃金季”,吸引了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游覽。吳勇兵/攝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何超 長沙報道
秋意漸濃,湘江之畔的熱土上,蓬勃生長的不僅是自然萬物,還有一條以創意為引擎、以文化為底色的文旅產業鏈正加速延展。
從沉浸式演藝現場到火爆出圈的文創產品,從數字技術賦能到產城融合實踐,湖南文化創意旅游產業鏈正呈現前所未有的活力。
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4.31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350.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27%和8.75%。
更引人注目的是,入境旅游增勢強勁,接待入境游客125.4萬人次,同比增長35.39%。可見,承載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創意旅游產業,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逐漸成為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橘子洲景區里,湖湘美學主題演藝《花開橘洲·江天暮雪》正在上演。
新業態引爆消費新熱點
華燈初上,杜甫江閣畔,唐風互動夜游《喜相逢》現場人頭攢動。自推出以來,這里門票收入同比增長95%,成為外地游客來長必打卡項目。
科技賦能文旅,催生了文旅消費新場景,讓沉浸式的旅游體驗,引爆了縣域旅游。
大王山星光煙火季。
“我們最大限度還原歷史,強化互動參與,讓游客不僅是觀看者,更是劇中人。”明和集團總經理劉媛介紹,該公司在邵陽城步苗族自治縣打造的《巫水河邊月正圓》項目,在今年“五一”假期直接貢獻游客5.5萬人次,帶動當地過夜游客占比從30%躍升至68%,周邊村民人均增收3200元,真正實現了“一部戲帶火一座城”。
大王山旅游度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度假區善于運用創意節慶、品牌IP聯動助力文創產業發展,各主題園區常年推出文化活動,并持續聯動《蛋仔派對》《王者榮耀》等知名IP。今年暑期引進的“長沙大王山國際大馬戲”,匯聚超16國演員,廣受好評。
《巫水河邊月正圓》。
演藝+文旅正成為引爆消費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全省94家演出單位共演出8225場,營收2.5億元。小劇場杠桿效應顯著——長沙笑嘛屋頂劇場工作日上座率達七成,周末常售罄;悅方IDMALL多劇無間斷演出,帶動周邊餐飲火爆。
“演唱會/音樂節+”效應同樣耀眼。數據顯示,今年在長沙舉辦的陶喆演唱會帶動夜間消費增長47%,跨城觀眾貢獻率68%;草莓音樂節吸引5萬觀眾,外地觀眾占比66.2%,帶動消費近2億元。
體育賽事也為文旅注入新活力。今年以來,張家界UCTR百公里越野挑戰賽吸引20國3000余人參賽;懷化安江半程馬拉松帶動當地餐飲住宿消費增長130%,農特產品銷售達800萬元。融合型新業態顯著拉動了餐飲、住宿及地方特產消費,釋放出強大的乘數效應。
除此之外,備受矚目的湘超,自9月7日開賽以來,兩輪比賽現場觀賽人數已達28.7萬多人,話題掀起全民熱議。與此同時,湖南省文旅廳聯合14市州文旅局發布“湘超,超好玩”文旅主題線路及專項惠民政策,實現了“憑球票享優惠,因賽事促旅游”的消費聯動。
瀏陽河畔,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生機盎然。
科技賦能塑造產業新形態
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正催生新業態。據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已匯聚5家主板上市公司、202家規上企業,吸引6.4萬名產業人才,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芒果數智打造的“山海”APP讓不可移動的文物在指尖“活”起來;天擇城旅打造的《恰同學少年》青春劇場,讓參觀者在光影流轉中感受先輩的理想與熱忱;如是文化打造的《德夯幻境》《今上岳陽樓》等沉浸式文旅項目,讓沉睡的歷史記憶在互動體驗中蘇醒;野子科技打造的《一夢入大唐》等VR體驗項目,讓觀眾從“坐著看故事”轉變為“走進故事里”。
“在這里,只需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找到數字文旅全棧解決方案。”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園區已設立總規模22億元的創業投資基金、5億元產業引導基金和1億元“馬駒計劃”專項資金,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
動漫游戲產業也在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動漫游戲及相關業務收入達285.03億元,同比增長9.32%。草花互動公司自研的《荒野迷城》《帝國權杖與文明》等產品獲得市場認可。
“我們讓湖湘文化通過游戲走向世界。”湖南草花互動科技股份公司人才發展負責人李歡表示,公司在《街機恐龍》中融入瀏陽油紙傘、煙花和橘子洲頭等元素,月營收從創業初期的不足千萬發展到近1.5億元。
銅官窯國風樂園打造國潮主題活動。
生態優化助推產業新躍升
產業蓬勃發展背后,是政企協同推進的持續努力。湖南實施文化創意旅游產業倍增計劃,出臺促文旅消費15條措施,聚焦境內外市場聯動、新業態培育和要素保障。
作為鏈上重點企業,湖南草花互動科技股份公司感受到全方位的支持。“政府人員每月上門詢問發展需求,解讀最新政策。在青少年訓練營籌備中,還協助協調學校提供場地支持。”李歡告訴記者。
同樣,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管委會通過免費通勤班車、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務,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長沙銅官窯國風樂園的蛻變是政企攜手的生動案例。銅官窯國風樂園總經理劉春暉透露:“去年景區完成司法重整后,我們通過降低門票門檻、升級演藝活動、開展寵粉運營,實現游客量同比增長40%以上。”省市區三級政府通過資金補貼、活動落地、資源導入等方式給予支持,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等重點活動落地舉辦,為區域帶來巨大流量。
湖南善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部分文創產品IP。
湖南善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同樣印證了這片熱土的活力。該公司總經理劉瑾表示,公司已開發超過1萬種SKU文創產品,在30個打卡點布局銷售網絡,公司去年營收過億元。她認為“文創產品的客單價高,已成為情感消費的剛需”。
從政策規劃到市場實踐,湖南正圍繞“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多元化升級。
隨著一批數字文博、動漫游戲、文創開發項目持續落地,以及馬欄山等創新平臺的加速建設,湖南文化創意旅游產業不僅成為展示湖湘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更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作者: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