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9月29日訊(通訊員 張為)“長天一覽,汨羅江上最宜秋。”隨著最強大“青春力量”的到來,汨羅江的奔流,是時代蓬勃的注腳。
9月26日—28日,全國19省47所高校90支隊伍共赴“龍舟故里”汨羅,參加第13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
汨羅江并非初次笑納遠方的舟楫,但這一次卻別開生面。它是獨屬于年輕人的“江湖”。
當47所高校依地理版圖,被設定為“六大門派”,明澈的江水上,或氤氳的江霧中,江湖風起,旌旗獵獵,揮槳擊水的是一群最蓬勃的少年人。兩千多年前,先民劃舟以救忠魂;兩千多年后,學子奮楫以敬精神。
江水若有靈,或當欣然:2300年了,仍有如此多俠士為他而來,更激起共和國最年輕的浪花。
不只競渡,更是一場跨越千年的精神接力
“樂莫樂兮新相知。”新時代的天之驕子是中國未來的中流砥柱。此次前來汨羅赴“江湖”的學子里,不乏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頂尖學府的青年才俊。
他們為競技而來,也為傳承而至。
賽前,他們甫抵汨羅,便循古禮,至屈子祠前,虔誠祭祀。就在這屈原懷沙報國之地,感知時空中屈原精神的生生不息。
“親飲過汨羅江的水,親手劃過汨羅江的浪,才算真懂屈原的愛國情懷。” 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李文卓的話語格外真摯。
“今天站在屈子祠前,才真正觸摸到這份文化的溫度?!?浙江大學龍舟隊隊長蔡真煒說,“龍舟賽是競技,靠的是團結、堅持、不放棄;而屈原的求索精神,恰恰和這種體育精神相通 —— 在這里,我們不只是劃龍舟,更是在續寫精神的傳承?!?/p>
蔡真煒從屈子祠返回,便在汨羅江上與激流相抗三日。他發現,此役不僅錘煉了團隊,更點燃了每個人血脈深處對龍舟的熱愛。北京大學的黃逸涵亦有同感:“眾人一船,同心劃槳,方能前行,這便是龍舟經久不衰的魅力?!?/p>
不論南北、不論門派,當年輕人一同在這條詩意之江用身體閱讀江河,用意志對話風浪時,他們便深刻體會到,“向上走”“向前走”便是求索精神和龍舟精神的生動呈現。中國青年的使命感,亦在此刻變得無比清晰而具體。
“我們所有高校的目標都一樣,就是把龍舟文化傳承好、發揚好,讓世界看見中國龍舟與屈原精神?!辈陶鏌樥f道。
不只爭鋒,更是“劃向世界”的壯闊序曲
本屆賽事創下了中國大學生龍舟錦標賽舉辦以來,參賽省份、參賽學校與隊員之最。三天賽程過后,學子們的收獲愈加豐碩。
“汨羅是龍舟愛好者的福地,更是我們凱里學院的福地?!眲P里學院一位學子笑著說。此次比賽,凱里學院以4組別6個冠軍的輝煌戰績“名震江湖”,從賽場隊員,到貴州本土同學、鄉親,無不歡欣喜悅。
汨羅融媒體短視頻瀏覽量旋即突破千萬。評論區里,貴州文旅親自下場,戲言“一人獎勵一個洋芋粑”,瞬間將評論區變為貴州美食盛宴。
湖南汨羅與貴州凱里,相隔千山萬水,卻在網絡空間實現了剎那的零距離。
“從溫州‘龍舟之鄉’到汨羅‘龍舟故里’,兩地同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大學生,傳承龍舟運動,我們義不容辭。”溫州大學隊員李豆豆話語堅定。
“近二十年后重訪汨羅,這里的龍舟場地已躋身全國頂尖?!北比A大學領隊李丹感觸頗深,“期待再來汨羅,賽龍舟,賞美景,品美食!”
“深深感念汨羅之地,以其獨特的人文底蘊與精心營造的鮮活場景,讓“親‘汨’一次,甜‘汨’一生”的體驗,化作心間永不褪色的珍貴記憶。”賽事落幕,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領隊郭曉民真摯贈言。
從西南到嶺南,從東北到江南,作為龍舟的故鄉,汨羅以一顆赤誠之心,接待了江湖中最年輕的一代。而年輕的“龍舟人”也將青春記憶烙印于汨羅這座小城,將“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的信念融入了汨羅江的波濤之中。
借此賽事東風,汨羅市政府更與聊城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全國16所高校簽約,共建龍舟運動實訓基地。這意味著,汨羅與高校、與龍舟運動、與青年朋友、與文化傳承和文旅發展的聯結,將進入一個更深遠、更緊密的新階段。
這不僅是龍舟賽事組織的標準化升級,更是將古老的地域文化,提升為可供全國高校共享、共研、共傳的公共文化資產,使其從“地方名片”躍升為“國家平臺”。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饼堉凼枪爬系?,汨羅江是古老的,但汨羅江同時也是嶄新的。
正是在二十年來堅持龍舟運動標準化、國際化的不懈求索中,汨羅江得以匯聚四海龍舟人,遇見更多嶄新的面孔,奔向更遼闊的未來。
這座立志要把“龍舟劃向世界”的小城汨羅,就這樣在一次次的標準化大賽中,讓夢想變得愈發清晰而具體。在“龍舟入奧”的美好征程中,弦歌不絕的汨羅江,定會有它可預見的遼闊江湖。
“愿歲并謝,與長友兮。”汨羅的龍舟江湖,盼與天下少年、諸位豪杰再聚。